第三十九期:2100保卫战打响 短多长空对决
底部的形成需要时、空、量及消息面的共振。本周二,2100.25很可能成为阶段底部。月线三连阴累计下跌353点、14%跌幅的单边下跌, 2100关口附近重要技术关口支撑与近期沪市日成交频现400亿这一三年地量水平,再加上本周四证监会宣布正在积极研究降低印花税,吹响2100保卫战的号角,红八月基本可确认。[详细]
如果您对和讯议市厅栏目有任何建议或问题投诉请发微博:
hrstock@staff.hexun.com
无论A股还是先行指标港股,都已临近上档重要压力位,A股反弹或许在2200点附近遇阻回落。
首先,2200点附近并非仅是整数关口的心理压力,无论2242点大盘M头的颈线位置,还是2253.51-2253.79点的周线向下跳空缺口,皆为多空必争之地。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如下图所示,目前大盘已经逼近连接2453点、2393点的中期下降压力线(在2200点附近),大盘第一次挑战即突破此线的概率很小,除非伴随超预期的重大利好,即使大盘突破该线,再重回该线之下的概率依然很大。
上证指数日线图
最后,从恒生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的周K线图来看,两大指数反弹即将触及压力位,恒生指数目前20100点附近,距离长期下降趋势线的压力位20500点还有约2%的空间,恒生国企指数目前在9900点附近,距离中期下降趋势线压力位10150点约有2.5%的空间。近几年,港股一直领先A股且强于A股。也就是说,港股上涨A股不一定涨,而港股下跌A股一定跌。所以,按照目前港股离上述压力位剩余的上涨空间等比例测算,A股反弹或许在2210点附近遇阻。
恒生指数周线图
恒生国企指数周线图
2100反弹日K线连拉五阳,却未敢触及2200关口。关键在于,目前反弹量能不足以支撑大盘大幅反弹。
大盘自5月份见顶2453点以来,单边下跌300余点,仅有的几次反弹,由于成交量不断萎缩,反弹幅度也越来越小,同时还留下了4个向下跳空缺口。反弹顶部的成交量不断萎缩,大盘在形成2453点、2393点、2325点、2197点高点时的成交量分别为1239亿、1113亿、739亿、683亿;反弹底部的成交量也不断萎缩,大盘在形成2309点、2276点、2188点、2100点低点时形成的成交量分别为680亿、552亿、452亿、411亿;2453见顶后无象样反弹,每次反弹幅度从80点降至50点,涨幅2-3%,关键在于反弹的成交量仅放大到地量的150%。
本次反弹,从2100至2176,共76点,涨幅3%。同样,因为反弹的成交量仅从400多亿增加到600多亿,同样仅放大150%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沪市反弹日成交量放大到地量的200%甚至300%时,大盘反弹涨幅也只有10%,这就是所谓弱市反弹的10%魔咒。
综上所述,可对本轮反弹作出如下预测:
其一,鉴于与2100点底部对应的最新地量为7月25日的411亿,所以,本轮反弹大盘成交量放大到地量的200%甚至300%,即沪市日成交达到800亿甚至1200亿的时候,沪市才可能触及2300点。鉴于沪市日成交1000亿以上,属2012年天量,迄今仅有几个交易日达标,因此,本轮反弹触及2300点可能性不大。
其二,鉴于2242点为大盘M头的颈线位置和2250点的关键位置的周线跳空缺口,皆为多空必争之地,而800亿是从1239亿跌至411亿成交量反弹的0.5黄金分割位(地量411亿与成交量萎缩的0.5之和),也是6月4日以来两个月未能企及的阶段天量,且反弹量能往往高于下跌量能,所以估计沪市日成交达到800亿的时候,大盘才可能触及2250点附近。
本周股指期货持仓量终于下降,多进空退露出尖尖角,有利于反弹的继续,但下周为股指期货交割周,要提防再次出现交割日效应。
股指期货持仓量大幅下降是期指支持大盘反弹的必要条件,近两期议市厅一直在强调这个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股指期货持仓量居高不下这一问题本周终于出现转机,本周股指期货当月合约持仓量下降1.6万手,从6.6万手降为5万手,主力席位净空持仓从10200手降为8000多手,而下月合约本周持仓总量增加了7000手,从2.1万手增加至2.8万手,主力席位净空持仓从4000多手增加至5000多手。综合来看,多进空退有利于大盘继续反弹 。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期指持仓量大幅减少背后所隐藏的信息,一是当月合约减少1.6万手,而下月合约增加了7000手,所以本周期指持仓量实际只减少了9000手;二是由于下周为股指期货交割周,本周期指持仓量大幅下降并不排除空方主力暂时平仓转战下月合约的可能性,即有空方主力在本周暂时平仓出局,而在下周等待更高点位重新进场。
所以,本周当月合约表明大盘或继续反弹,但大盘是否会继续反弹还要看下周股指期货当月合约与下月合约的持仓量总和变化情况,如果下周期指持仓量总和继续大幅减少,则有利于反弹,如果持仓量不减反增,则反弹前景堪忧。
在“政府千亿托市”市场传闻和证监会宣布正研究降印花税的政策预期配合下,2100关口的反弹上周启动。历史经验表明,每当股市持续下跌时,有关政府救市的市场传闻就甚嚣其上。但是政策救市在没有基本面及宏观政策配合的情况下,难逃短命的厄运。
上周市场传言“政府准备投入千亿资金托市”。尽管此传闻未被市场证实,但是A股还是从2100揭竿而起。上周综指周K线止步6连阴,本周继续延续反弹趋势,日K线已经实现5连阳,成功收复钻石底2132点。这主要和最近偏暖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
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期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稳增长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再度祭出投资拉动经济的法宝。7月下旬以来,贵州、宁波、南京等地政府出台稳增长举措,其投资计划均在千亿以上。在股市政策方面,证监会近期密集出台新政,通过降低交易费用、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和员工持股等政策力挺股市,传递出积极的政策信号。
观察A股历史,每当股市持续单边下跌时,市场中的“救市”传闻就大行其道。尤其十八大将于今年年底召开,“维稳行情”似乎成为股民心中的一致期盼。长久以来,监管层对于“维稳行情”三缄其口,但是从去年年底以来,平均五天一个新政的政策发布的频率配合来看,2012“维稳行情”似乎一直是管理层所默认的。
A股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的维稳行情。但是从最终表现来看,这些行情都难逃短命的命运,反弹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也逐步萎缩。而且最终救市政策发布时对应的政策底皆被打穿(除325外),这表明单纯通过政策救市是不切实际的。
维稳行情特指在经济增长下滑期,通过股市利好政策打造政策底的反弹行情。
纵观A股历史,维稳行情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一次的维稳救市当属08年的股市。07年股市在见到历史高点6124点后半年下跌50%,跌破3000大关。4月24日,管理层宣布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上证指数从23日收盘3278点,跳空高开,逼近涨停收盘。但是股指7天之后见阶段顶部3786点便一路下跌。随后证监会又出台四大举措完善分红、鼓励上市公司回购等举措来托市,但这都不能阻止股市继续下跌。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沪市下跌超过百点,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奥运”。直到政府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央行连续降息降准、A股暂停IPO之后,A股才见大底1664点。
此前,一次救市失败的案例发生在2002年。由于2001年6月我国出台《国有股减持办法》,这一突发利空引发市场从2245点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最后万般无奈之际,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引发“6.24”井喷行情,从21日收盘1562点跳空高开,接近涨停收盘。但是次日便见顶1748点回落,直到一路跌至2005年6月6日998点。
首先,从A股历史经验来看,单纯靠股市利好政策稳住大盘,几乎皆以失败告终。除了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建立的政策底325.89点没有被击穿以外,其他的政策底无一不被击穿。
另外,从历次救市的效果来看,都难逃短命的命运,比如19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上涨仅维持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大盘在短期见到1052高点之后便下跌长达一年时间。而2002年的“6.24”井喷行情和2008年“4.24”行情更是仅仅维持了两天、七天时间便迅速见顶夭折。最后,历次的救市行动中,股市反弹的幅度逐渐萎缩。例如1994年“三大政策”救市从325反弹至1052点,一个半月反弹204.13%;而在99年的“5.19”行情中,股市从1043点反弹至1700点,一个半月反弹62%;今年两会之前的2132点—2478点反弹行情中,一个半月仅反弹16%。
不过,历史上维稳行情也有成功的案例,比较典型的就是325、998、1664三大底部,三大底部至今未破,且均走出过大小牛市行情。但是这三大历史底部形成都是需要特殊条件来配合的。主要是跌幅巨大、经济见底、暂停IPO等实质利好出台等三大条件。
当然对于维稳行情也有政策底成历史大底,维成牛市的成功先例。
例如,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成功,虽然无经济底配合,但满足跌幅巨大、暂停IPO等实质利好出台等两大条件。93年由于经济过热,降温成为当时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5月份银行开始持续加息,利息率最高时超过10%,股市从1993年2月1558点跌至325点,跌幅高达80%。。1994年7月30日,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救市政策甫一推出,股指当天从333点跳空高开,第一个交易日便急速飙升33.2%,一个半月涨到1052。而且所建立的325.89点历史大底日后也没有被打穿。这主要和之前一年年跌幅80%有关,市场一次跌到位。加上,当时股市还不是全流通,而且股市规模较小,因此政策的作用效果愈发明显。
随后两次历史大底998和1664的建立都与跌幅巨大、满足经济见底的有关。首先,两次下跌的也都较为惨烈,跌幅较深为底部建立的一个前提条件。股市从2245点下跌到998点,跌幅逾50%,从6124点跌至1664点,跌幅更是高达72%。巨大的跌幅为反弹的高度创造了好的条件。其次,中国经济配合见底。2005年一季度经济触底回升,股市也随后在当年7月份点历史低点998点。而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启动规模庞大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在09年一季度见底之后就逐步回升。而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提前反应实体经济的变化,已于08年第四季度见底。
与之成为对照,2008年奥运会前两次维稳失败,是因为经济未见底,市场未跌到任位。例如在08年上半年,为了进一步给过热经济降温,央行持续加息和提准,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在不断的紧缩过程中。经济不见底股市自然不见底,当时推出股市救市措施,显然并不能改变股市下跌趋势。而且2005年股改之后,中国股市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每次的救市和维稳都成为“大小非”减持的最好时机。在股市制度不健全的时候,救市反而沦为股市中一小部分人获利出逃的时机。
因此政策若想救市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必须实体经济见底或者处于底部区域,而在目前实体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在经济不能确定何时见底的时候,试图通过政策来阻止股市下跌谈何容易。其次,即使经济不见底,若想救市成功,那么股市必须跌到位。325救市成功就是范例。从历史上325,998,1664三大底形成的跌幅,恐怕至少从最近的牛市大顶跌50%才跌到位,以3478为大顶则需跌至1739一线。
目前市场中的所谓诸多救市政策和历史上的救市政策而言都有较大的距离。况且随着股市的体量不断增大,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与若干年前有了较大的差别。政策干预股市的效力也越来越弱。
此次救市政策与历次救市政策在力度和外部环境还有诸多的差别:
首先,历次的救市政策大都伴随着IPO的暂停。而目前证监会却多次表态,“IPO与市场涨跌无关,不会暂停IPO”。而暂停IPO一般都是表示管理层的对于市场下跌不能容忍态度,预示着政策底的建立。而管理层声称不会暂停IPO,无疑对于市场的救市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其次,市场客观环境已经有较大的差别。2001年底,A股共有1073家公司上市,当时的总市值只有43522亿元。十年之后,截止到2012年5月,两市共有2395只股票,总市值为239308亿元,流通市值接近17万亿。随着股市的扩容,政策的效果将会明显降低。这也是2005年之后中国股市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愈发密切,而政策市的特征减弱的根源。当然股市从2009年的高点3478点下跌以来,最大跌幅只有39.6%,也是历次大的救市中跌幅最小的。
再者,有些中性政策被市场当做利好政策予以解读。今年的两次降准和降息,市场之所以次日的走势无一例外的都是高开低走,原因是货币利好政策和股市利好政策并不能等同。从资金面来看,目前A股流动性严重不足,公募基金一年2000亿增量资金和一年1000亿个人新开户资金显然不足以抵消每年4000亿—上万亿的融资和再融资流出。况且2009年以来银监会对于违规资金的加强监管,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规模有限。
最后,目前的市场政策缺乏实质性的利好。尽管证监会不断“喊话”,但是缺乏实质性利好的支撑。例如之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万亿养老金入市,最后结果却只有区区几百亿的入市试点,与市场的预期差别巨大。比如QFII标准降低、审批加快,上半年也不过增加几十亿美元,对于A股十万多亿的流通市值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综上,迄今为止本次维稳政策力度为历次维稳最弱 2100破位只是时间问题。